2014-08-12 16:32:3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7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等在15 个省298 家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抗心绞痛治疗中,不论医院级别,指南推荐的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的使用率均偏低。和非影像学确诊组相比,接受血运重建和/(或)影像学确诊的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更充分。
研究发现,在主要的抗心绞痛药物中,β受体阻滞剂的平均使用率为61.1%(三甲医院较其三级乙等和二级医院明显较高,前者为62.7%,后两者都不足60%),钙拮抗剂为32.8%,硝酸酯类为56.8%。同时,76.5 % 的患者使用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81.4 %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50.8% 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
另外,接受血运重建组(71.4%,54.1%,89.6%,37.3%)的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以及钙拮抗剂的使用率均显著高于单纯影像学确诊组(63.9%,53.2%,81.4%,32.7%)和非影像学确诊组(56.9%,49.0%,78.0%,31.4%)。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率在三组均超过50%,且无差异。
该研究共在2011年间全国二级和三级医院的5407位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进行了调查。在有效调查的5011位患者中,男士2859 位,女士2152 位,平均年龄67.6岁。心绞痛病程在1年以内、1~5 年和5 年以上的患者分别41.3%、39.1% 和19.5%。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分别占64.6%、59.9% 和22.1%。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2014,29(Suppl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