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防治顽固性高血压5要点:重视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不迷信去肾脏神经术

2014-08-19 06:59:5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51次

做医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心脏科医生常会碰到一部分这样的高血压患者:即使给予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血压仍居高不下。究竟哪些因素会导致血压难以降低,如何处理是好?Cardiology Today给出了部分答案。

难治性高血压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美国杜兰大学的临床心脏病学家Keith C. Ferdinand指出,难治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并无二致,并且患者常伴有肥胖、高钠、低钾、饮酒及精神心理压力较大等危险因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难治性高血压更容易出现靶器官损害,如小动脉重塑、左心室肥厚、慢性肾脏病等。

睡眠差或可增加难治性高血压风险

201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睡眠质量较差会增加难治性高血压2倍的发生风险,不过将抑郁这一因素纳入考虑,则这种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美国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Richard A. Stein指出,这项研究显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睡不好觉的多见于女士们,而睡不好觉也常因抑郁所致。不管如何,睡眠质量差就是生活质量差的体现,对于心脏科医生而言,除了管好血压,改善睡眠质量也是要解决的问题。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作为辅助治疗

美国圣道大学的Kathleen A. Lusk指出,临床上常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ACEIARB控制血压,这些药物虽然早期会降低醛固酮,但之后醛固酮会回升至基线水平甚至更高,即出现“醛固酮突破”现象。而“醛固酮突破”常会进一步恶化高血压对心血管的损害。这时,可能应用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和依普利酮会更好。

Lusk指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不仅具有利尿作用,还可减轻血管僵硬。在降低血压方面,ASCOT研究和ASPIRANT研究均显示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满意的疗效。而且螺内酯或依普利酮的耐受性较好,但应用时要注意监测血钾和肌酐水平。另外,如果用药前检测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值(ARR)会更有助判断是否患者适合应用醛固酮拮抗剂。

药物调整或比去肾脏神经术更有效

一项发表在《高血压》的小型研究发现,对于难治性高血压,调整降压药物要比去肾脏神经术降压效果更好。该研究纳入了20名患者,治疗6个月后,接受药物调整的患者诊室血压从160±14/88±13 mm Hg降到132±10/77±8 mm Hg,而接受去肾脏神经术的患者虽然血压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

这项研究最终由于去肾脏神经术降压的不确定性而提前终止,研究者认为,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该优先考虑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而非应用目前过于夸大的去肾脏神经术。

去肾脏神经术还属“潜力股”

SYMPLICITY HTN-3研究结果的公布,让人们对去肾脏神经术是否还能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心存疑窦。但也有专家指出,将去肾脏神经术全盘否定为时尚早。目前看来,该手术在其它方面还具有潜在用途,比如对其它器官和疾病也可能有作用,如肾脏、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的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来源www.healio.com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