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心力衰竭患者的能量饥饿:十点认识和研究方向

2014-10-15 18:00:54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8次

“生物能量饥饿”的概念在心衰而言并不新鲜,近来代谢复杂性在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作用也在众多研究中展露。其实,代谢紊乱影响的不仅仅是心肌,外周组织和器官等都会受到影响。在近期的JACC杂志的本周热点栏目中,Wolfram Doehner指出,改善代谢虽已被认为是治疗心衰的潜在靶标,但路还长。

1、虽然目前认为神经内分泌激活是心衰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激活和代谢障碍也参与其中。

2、在心衰患者中,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失衡,分解代谢更占优势。

3、由于心衰患者分解代谢占优的作用,从而导致全身组织萎缩,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肉减少症),从而引起相关症状和身体机能的改变。

4、在心衰患者中,会发现一系列与骨组织代谢相关标志物处于异常水平。并且通常随着心衰的进展,患者还会发生与年龄无关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

5、恶病质意味着患者已是晚期心衰,提示预后极差(18个月生存率仅50%)。

6、尽管目前对于心衰患者从代偿性体重稳定状态过渡到消瘦状态的影响因素不够明确,不过这可能与糖耐量受损、贫血以及低蛋白血症等相关。

7、要重视心衰患者从代偿性体重稳定状态到消瘦状态的过渡,在患者伴有心衰相关症状以及异常生化指标等五之有三时,若在一年或不到一年时间内体重减轻≥5%,要考虑恶液质的发生,而意识到恶液质的发生就可有助于了解患者是否处于这一过渡期。

8、或许由于存在潜在的炎症激活,心衰患者会出现功能性缺铁,表现为转移至铁依赖组织的可用循环铁的减少。

9、高尿酸血症和心衰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在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

10、虽然代谢调节被认为是心衰治疗中非常有前景的靶标,但目前还缺乏较好的用于改善心衰患者代谢障碍的治疗方法。

来源:J Am Coll Cardiol ,2014,64:1388-1400.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