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9 14:52:5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3次
“大体重运动员的‘壮’不一定是好事儿,因为他们有较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郭建军在2014年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表示。
郭建军在2002年开始担任国家女子举重队的科研教练。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发起了《大体重运动员心血管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大体重运动员肥胖相关疾病对身体的影响。
调查发现,这些运动员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血糖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影响了日常训练。
郭建军还介绍了几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北京亚运会最大级别举重冠军才力,因长期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超重、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33岁时就不幸死于重症肺炎。连续四次夺得全运会最大级别柔道冠军潘松,长期饱受糖尿病折磨。最大级别举重奥运冠军唐功红,常年受高血压折磨,因此退役。
郭建军介绍,大体重运动员往往是从事举重、柔道、投掷等力量型项目者。很多教练员、运动员,认为体重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专项成绩,所以需要运动员刻意增加体重,以达最大体重级别。
我国著名运动员才力(最大级别举重),北京亚运会冠军,于2003年5月死于重症肺炎,年仅33岁。(图中右一)
很多人认为大体重运动员是“身体强壮”,不是肥胖。但该研究发现,大体重运动员中,至少1项不健康者(血压、血脂或者血糖)达53.1%。体重越大,不健康的程度越大。进入专项训练年限越长,不健康程度越大。
郭建军指出,职业运动员年龄较轻,每日训练强度大,如果饮食不控制,训练不科学,一样会增加心血管病危险。推己及人,普通大众即使天天锻炼,强度和运动量与运动员也不具备可比性,“必须遵循科学锻炼规律才能达到健康目的。”
大体重运动员心血管健康状况调查共纳入50名来自举重、柔道、投掷项目的大体重运动员,并计算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和筛查有无心血管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