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遵循指南与个体化诊疗并不相悖——访大会执行主席、厦门市心脏中心王焱教授

2014-11-28 11:53:4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8次


在手术直播现场中的王焱教授


“大中华”理念提升医学交流

记者:今年在促进海峡两岸四地的心血管专业学术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华医心血管峰会”,全球华医的交流合作对于促进我国的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有何重要意义?

王焱教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年会已经走过6年,6年来,海峡会一直在践行“内地、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的大中华理念。事实上这6年来,从一水之隔的台湾,到港澳地区,新加坡以及欧美地区,越来越多的华人心血管医生开始关注大会、参与大会。为了更好地为全球不同地区的华人医生提供交流平台,胡大一教授建议了“全球华医心血管峰会”的召开。

为了让不同地区的医生能够充分进行交流,大会不仅注重心血管病防治的策略和疑难复杂病例的辨析,还开展和延续了手术现场直播等方式。这些都拓展和加强了两岸四地的交流。

鉴于全球各地文化背景、科学体系以及医疗系统的差异,大会的融合加强了不同地区的互访培训和合作,加深了全球华医的情谊,通过互补优势也促进拉近与欧美发达地区医疗水平的差距。

遵循指南与个体化诊疗并不相悖

记者:如今“遵循指南”已经成为医生的必备功课,在遵循指南的过程中,该如何避免临床医生过度依赖指南?

王焱教授:我认为,如果一个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不遵循指南的话,就称不上一个医生;但是只是僵化地遵循指南的话,也算不上是一位好医生。指南的制定基于大量临床试验为基础的循证医学证据上,而这些试验纳入的人群并不能代表所有患者。因此,指南中给出的建议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实际中的患者,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严格遵循指南的同时也必须全面考虑。如何个体化地、科学地处理病情,对于每一位医生都是考验。

指南与临床实践除了客观上的差距外,由于经济发展、医疗资源配置以及医疗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遵循指南的科学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缩小指南与实践的差距,缩小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整体提升医疗质量就尤为重要,而海医会也一直致力于此。

血管病变诊疗要有全局观


记者:请问您认为如何做到多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介入治疗的全局化?

王焱教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可累及全身血管的疾病,因此导致的病变并不拘于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以及下肢血管等均可受累,而这些病变导致的脑卒中、肾动脉狭窄和下肢严重缺血等同样预后不良。

介入手段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广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无疑是福音,然而如果从事介入的医生缺乏对此类疾病的全局观认识,一定造成“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充分发挥介入手术的作用,不能让患者受益更大。在欧美国家,超过50%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是由心血管医生完成的;超过30%~40%肾动脉狭窄及四肢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也是由心血管医生完成的。而国内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医生同时开展颈、肾、外周血管行介入治疗的比例较小。

作为心血管医生,同时了解冠脉以外的血管狭窄性疾病对于如何选择治疗至关重要。而其他相关科室的医生,也应该高度重视外周血管病变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可能性。对于累及多血管床病变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首先采取哪种方案治疗:先行冠心病PCI术、先行颈动脉支架术还是先行外周动脉或肾脉粥样硬化介入术,需经医生综合考虑、全面评估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

总之,临床医生切忌只根据不同学科的自身角度和立场出发,得出“盲人摸象”的片面结果。多学科之间应该加强经常性合作,共同探讨,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