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9 14:08:2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2次
阜外心血管医院的樊晓寒教授在报告中介绍说,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高危人群和患者。研究表明,我国心脏性猝死(SCD)的年发生率为41.84/10万,这一发生率低于欧美国家,但以人群基数来推算,我国SCD的每年总人数为54.4万人。因此,临床医生有必要加强对猝死及高危患者的认识。
虽然,当前医学在一般人群中筛选和识别高危个体的能力有限,因为有的SCD患者无任何不适。不过研究表明,近半数猝死患者生前明确高血压、心绞痛、心梗、心衰等心血管病史。因此,SCD高危人群就包括伴有冠心病、心肌病、离子通道病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除此之外,还有心电不稳定的患者,如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晚电位等;心功能下降的患者,如伴有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此外,就防治而言,对于猝死高危者,ICD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都有肯定价值。对于院外发生的SCD,从猝死发生到首次电击时间<4min时,患者生存率可高达60%~75%,而间隔时间较长才得到有效治疗者(电除颤及有效心肺复苏),救治的成功率仅为15%。除颤治疗因故延迟实施时,及时、规范和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使有效救治时间延长。
针对当前救治的薄弱,她指出,当前迫切需要普及心脏骤停的抢救知识及技术,以及极高危患者的防治技术推广。此外,也需要更多国人的SCD的循证医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