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莎士比亚笔下的双心医学:强烈情感下的意识丧失和死亡

2015-01-01 22:15:2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1次

莎翁对人类的状况有着独一无二的洞察。他留给我们的宝贵信息是:永远不要低估情感在干扰人体机能方面拥有的巨大能量。

在《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10月出版的一期杂志中,介绍了BMJ杂志2006年的一篇文章。文章作者KW Heaton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由强烈情感引发的昏迷、死亡的主人公比比皆是。

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在哀而新诺城堡的高台上面对他父亲的亡魂时,莎士比亚的描述是:“镇定,镇定,我的心脏,还有你,我的筋肉,要顷刻间变得衰朽,你还要强硬地支持我。”

Heaton说,这段文字展示的,是一个心脏狂跳、摇摇欲坠的哈姆雷特。这些症状表明他几乎晕厥;说得更专业一点,他正受因阵发性心动过速而导致的心脏输出血量不足之苦。


他通过继续研读莎士比亚的剧作和诗作,又不断发现类似的场景,不少场景中都有人物昏迷不省人事,有几例当中还有人物猝死,而这些都是由某种强烈的情感所激发的。

他认为,为了获得戏剧效果,莎士比亚毫不犹豫地在作品中添加人物死亡、晕厥或丧失知觉的场景,哪怕原始素材中并没有这些内容。即使是在历史题材的作品,如《朱立乌斯·凯撒》和《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当中,莎翁也照加不误。很可能,较之同代作者,莎翁更加喜欢在作品里加入这些“情感的标旗”。

他的研究表明,莎士比亚的人物身上明显存一种倾向,即因极端情绪(当时称之为“激情”)而丧命或者陷入昏迷。在Heaton发现的10例死亡的场景中,除2例外,都出自剧作家最末期的作品,其中包含了所有3处直接在舞台上表现的死亡。也只有在他的晚期作品中才有主要人物以这种方式殒命。

他在讨论中说,“所有这些都不禁令人悬想,在他创作的晚期,莎翁已经开始思考他自己的死,虽然此时他才不过40多岁。”

Heaton认为,莎翁对人类的状况有着独一无二的洞察。他留给我们的是:永远不要低估情感在干扰人体机能方面拥有的巨大能量。

莎士比亚年仅52岁,死因不明。

极端的情绪与死亡

在莎士比亚作品包含的数百例极端情绪爆发情节中,有10例非暴力导致的死亡。这些人物并无“身体上的疾患”,但都到了极端情绪的影响。在戏剧对话中有29处提到,极端的情绪可能导致死亡。

这组人物彼此很不相同,有男性也有女性,还有一个孩子猝死,其中3例是在舞台上直接展现的。戏剧原始素材当中都没有提到过这些死亡的情景。

莎翁所说的极端情绪多指悲伤而言,但莎翁笔下的人物同时也相信,悲伤之外,别的情绪也可能有潜在的命危险:上述29处中,有两例所说的是恐惧,出于早期作品;有两处说的是愤怒,都出自晚期作品;连喜悦也被提过两次,也是出自晚期作品。

这两例几乎肇祸的狂喜体例完全相同,都是一位年迈的父亲突然和失散已久、早被认定不在人世的女儿重逢。

极端情绪下的意识

在莎士比亚剧作的18处场景中,有人物在极端情绪的影响下突然丧失意识。其中7例是通过舞台指导交代清楚的,一般描为人物跌倒在地,但很快又恢复了知觉。

6例描述时的用词是“晕眩”,5例用词为“昏迷”,2例用词为“恍惚”。

在其中5处,旁观者一开始认为倒地不起的人物已经死去,但通常这种事大家都一笑带过,有2处昏迷者还被讥嘲为“像个娘们儿一样”。

在《亨利四世》中,昏迷者首先视模糊、头晕目眩,这非常符合医学上普通昏厥的特征(不过这个人物与其他人相比有些特殊,为他已经长期患病)。


朱立乌斯·凯撒和奥赛罗则更像是患有癫痫:剧中描写朱立乌斯·凯撒吐白沫,并常常为“令人倒地之疾”所苦,而正是癫痫的旧称。奥赛罗则被剧中另一人物(伊阿古)斩钉截铁地断为患有癫痫。

6处场景中,人物的昏迷都被直截了当地归于情绪因素,而《李尔王》中的格劳斯特昏迷原因则大概是一心求死之故。导致昏迷的情绪各式各样,其中哀伤最为多见,但正面情绪,如喜悦和兴奋,也赫然在列。

莎士比亚作品中有13处描写或提到有人物几昏倒。原因依旧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恐惧3例、羞耻3例、悲伤3例;愤怒、喜悦、兴奋和性欲各1例。有—处描写到人物面色惨白,另一处则写到,昏厥者引得身旁的人也变颜变色。

晕厥和癫痫的鉴别诊断

莎士比亚一共写了18处场景,都有人物因激烈的情感而不省人事。这种现象,我们今天称之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它常引发肌肉的阵发痉挛,这又很容易被误诊为癫痫。

由情感因素引发的晕厥颇为常见,而其机理我们也已熟知——由周围血管扩张引起的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在马森的《安东尼奥的复仇》中,热那亚的女公爵原被告之她失踪的丈夫还活着,然而顷刻间又得知他其实已经丧生,结果马上不支倒地(这再度说明相反的情绪接踵而来是何等危险)。

在同一剧之中,女主人公美利达听到误报,说她挚爱的安东尼奥溺水而亡,也是马上不省人事,并且再没有醒来。这是我在读莎士比亚同代人作品时找到的由感情因素确实导致死亡的唯一例子。

情绪激动致死的医学解释

Heaton介绍,除了实际的死亡,莎士比亚的人物还常常常谈论因为情绪激动而丧命的可能,有时简直是坚信不疑。莎士比亚清楚地意识到,极端情绪对人的身体可能有巨大的而是危险的影响。

比如在《李尔王》中的格劳斯特的丧生:“他的心已裂——哎呀!竟禁不起这样的刺激,一阵悲喜交集,于是含着笑心碎而死”。李尔王本人在死去之前,也同样为了他亲爱的考蒂莉娅的生死,一时绝望,一时又了希望,反复纠结。

Heaton指出,非暴力导致的猝死在老人和青年身上都可能发生,有时解剖也无法找到死因。但近年来我们已经可以确定,30%40%青年人猝死与“离子通道病”有关,如长QT综合征,会让人“在受惊吓或被突然唤醒时”猝死。另外一种疾病,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则会在人“把自己逼迫太紧或处于情感重压下”时发作。

极端情绪还可能导致患有亚临床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脏病的人突然死亡,很可能是因为儿茶酚胺分泌增加造成的室性心律不齐所致。

现代研究表明,新近丧亲者,其死亡率也会升高。至于具体是丧亲的悲戚之情还是失去人后生活的压力影响更大,则尚有争议。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