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9 18:44:5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0次
今天,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孔祥清领衔的“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器械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技术荣获了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二等奖。
赵世华教授在本刊曾撰文称,与支架置入术和射频消融术这些“舶来品”技术不同,“先心病介入治疗模式的建立及技术创新当属国人,其数量也遥遥领先于欧美国家”。
孔祥清教授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说,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总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拥有自主研发的器械,且使用例数最多,我国研发的封堵器已在50多个国家使用。
其次,介入治疗操作方法改进,并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
最后,严重并发症更低,如国外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约为5%,而国内则小于<0.1%。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蒋世良教授曾报告,中国2013年接受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共26 037例,介入治疗适应证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41%)、动脉导管未闭(28%)、室间隔缺损(21%)和肺动脉瓣狭窄(4%)等。
赵世华指出,本世纪初,国产封堵器的研发与应用大大降低了介入手术的成本,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的进程。十余年来,国内同行艰辛探索、摸索前行,为国际同行起到了示范作用。介入治疗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逐渐受到心血管同行和患者的青睐。
来源:赵世华.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成功与挑战. 中国循环杂志. 2013;28:565-567.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