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4 23:19:58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7次
我国的科学家为了揭示应用了几千年的传统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及其疗效,传承与创新中药复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1月16日,世界权威学术杂志《Science》的中医药专刊中,我国第二军医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学者联合撰文称,现代研究方法“破译”了麝香保心丸的心脏保护机制。
麝香保心丸是国家中药保密品种,是治疗冠心病的经典复方中药。药物是由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名方苏合香丸改良而来。1981年,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戴瑞鸿教授牵头的研究团队对苏合香丸进行改良,获得了现代的麝香保心丸制剂。
文中指出,与西药Polypill不同(在组合前每一个有效成分都单独合成并独立应用于临床试验),麝香保心丸等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物成分、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都需要通过现代研究阐明。
通过现代的分离技术,如气相和液相色谱结合质谱技术,麝香保心丸中的70个非挥发性成分和40多个挥发性成分已经确认。在随后的动物实验中,在小鼠的血液中发现了22个原型成分和8个代谢产物。
化学指纹图谱对于鉴别药物的化学成分非常关键。通过该方法发现了麝香保心丸中的多种化合物,如蟾蜍甾二烯类物质、人参皂苷类物质及胆酸类物质。其中,两种胆酸类成分(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已经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胆石症。
这些胆酸类物质可减少胆固醇的生成,降低血脂,降低冠心病风险。蟾蜍甾二烯类物质存在于麝香保心丸的重要药材蟾酥中,与来源于植物药的正性肌力药物地高辛同是强心苷类物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并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作者称,上述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增加心肌收缩力的成分可能是麝香保心丸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基础。
第二军医大学和剑桥大学合作采用化学基因组学技术对麝香保心丸开展了广泛的作用机制研究,揭示麝香保心丸的作用通路和靶点,为其在细胞水平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应用PLS-DA分析技术,揭示出大量生物标志物集中在氧化损伤、能量代谢紊乱、氨基酸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通路中。而心肌梗死前应用麝香保心丸可显著降低这些标志物水平。
来源:Liu RH, Runyon RS, Wang YH, et al. Deciphering ancient combinatorial formulas: TheShexiang Baoxin pill. Science, 2015, 347(6219sppl):S40.
转载请标明: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