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0 10:35:3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0次
“弥合裂痕,应对挑战”是2015年长城会的主题,其完整表述为“弥合公共卫生 /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裂痕,应对非传染性疾病(NCD)的严峻挑战”。我从开始了解“弥合裂痕”直到今天采取行动去弥合裂痕,历经 20 年。
当我们面临NCD的严峻挑战时,这种防治裂痕日益加深的弊端,日益凸显。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资产和人力投在医院,而目前的医院只治不防,实际在坐堂行医,等人得病。前不防、后不管(康复/二级预防),得了心肌梗死救治晚。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医院攀比毛收入,把有限卫生资源几乎全部消耗在患病后的治疗、危急病的处理和疾病终末期的救治。投入越多,浪费越大,体质问题导致医疗成本快速增高,社会无力支付,看病难、看病贵成了社会问题。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在内的 NCD 的源头是不健康的社会环境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医院和医生干预NCD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手段主要局限于高成本生物技术——药片、支架、手术刀、机器人等,不会也不用生活方式治疗措施。
个别学科带头人近年公开讲临床医生做预防是不务正业。医疗保险也仅支付生物技术的费用,没有形成支撑生活方式治疗的保险付费机制,如心肺肾为代表的脏器康复服务毫无医保。
2012 年我开始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开始认真思考探索中国心肺肾为代表的脏器康复的中国梦、中国路,逐步形成了“大办慢病管理的 4S 店”,落实 5 个处方——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含睡眠管理)和戒烟限酒,以患者为中心,以全新团队为基础的慢性全面全程管理、服务、关爱模式。
这是一种轻资产,轻装备,体现管理/服务/关爱软实力的全新医学模式,是连接大医院与社区/农村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桥梁,把碎片化的医疗模式转变为全程系统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一机制与模式同样适用于老年养护与健康管理,从根本上解决 NCD 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前防后管”、“预治康养”的体现建设问题。
“弥合裂痕,应对挑战”,尽管依然任重道远,但方向已明确,机制与模式已经清晰,政策已到位,合力已经形成,曙光已经出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胡大一)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