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专家倾“囊”相授:从实战中提升球囊操作技巧

2015-04-21 19:30:1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4次

20位介入经验丰富的专家,11个介入医生关注的热点议题,数个典型病例,数十张一看就清晰的定制化冠状动脉示意图纸,圆桌式的讨论……4月18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唐熠达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杨清教授发起的,美敦力公司协办的“倾囊相授﹒球囊临床操作技巧论坛”从临床实战中走来。


与会的20位实战经验丰富的介入专家

“无球囊,就无支架。”唐熠达教授说。“但相对球囊的快速发展,相对于支架,临床介入医生对球囊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却有些弱化,事实上球囊的发展促进了微创手术成功率的提高,降低了冠脉搭桥的需求。这也是我们发起论坛的初衷。”

杨清教授表示,这是一次紧贴临床的论坛,思想汇聚的论坛,希望每位与会专家带着一个苹果走进来,最后能带着一筐苹果走出去。


两位论坛发起者(左为杨清教授,右为唐熠达教授)

参与论坛的20位专家分为5组,主要围绕介入医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整个议题包括分叉病变球囊边支补救、支架扩张不充分处理、钙化病变的处理、“西瓜子”现象的预判和操作要点、球囊再通过分支网眼的应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病变的处理、后扩球囊到位困难的处理办法、开口病变球囊操作要点、POT技术、球囊对吻扩张的体会分享、冠脉穿孔的球囊使用等11个话题。

思想碰撞之“一生三”

唐熠达教授抛出的两则分叉病变病例,从球囊预扩张和切割球囊的使用技巧迅速升温了会场。分叉病变是冠脉介入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病变类型之一,而边支闭塞风险则是挑战中的挑战。

讨论中的专家们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聂如琼教授认为首先应该谨慎评估分叉病变的严重性,比如分支血管支配范围大小,分支血管直径等。兰州军区总医院的陈永清教授认为合理有效的边支保护是其中的难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王国宏教授则谈了一下单双支架保护以及应用球囊低压扩张的经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的张立新教授则从分叉部位中心狭窄程度,分叉角度大小等提出了自己应用球囊的经验。天津第五中心医院杜新平教授认为,边支预处理时可选择小球囊以避免边支开口撕裂。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兆平教授认为,对于分叉病变的处理最好事先确定处理方案,是采用双支架还是单支架,通常采用的是“保障分支不丢失”处理策略,在这种策略下应用ATP技术即可。此外,对分支闭塞可能性大、供血范围大的分支进行球囊保护还是有必要的。

钙化病变的球囊操作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赵福海教授表示,如无旋磨设备,对于90°~180°病变,可选用国产小球囊试通过,经过充分预处理后再接着上切割囊。


唐熠达教授认为,对于360°钙化,一经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就应偃旗收兵。河北国际白求恩和平医院赵玉英教授表示对于一部分钙化病变可尝试双腔微导管技术,第2导丝可谨慎尝试较硬导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彭建军教授则从局部地形改变谈了一下自己的经验。


论坛专用定制化冠状动脉示意图纸

河南省人民医院的陈岩教授指出,对于钙化病变和CTO来说,球囊使用应从较小直径球囊开始扩张病变,逐渐升级到较大直径,并且要关注血管撕裂的问题。唐熠达教授认为,这对年轻心血管介入医生制定标准化及规范化介入治疗策略很有指导意义。

开口病变球囊操作引爆了下午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许骥教授认为,对于右冠脉病变选用球囊要稍长一点,左主干则要短一些更适宜,此外还要注意球囊的直径和压力,总之开口要充分预扩张,还要注意压力上升的速度。陈永清教授表示,处理开口病变时要注意避免不规则撕裂。其他与会专家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小球囊再通过边支网眼困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陈晖教授认为,可采用导丝锚定技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的徐立教授则分享了使用球囊锚定技术以帮助边支球囊通过的经验。

CTO也是当前介入的难点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王建龙医师分享了在临床实践中斑块碎裂技术处理CTO病例。杨清教授介绍了对侧桥血管粗细提供帮助的经验。

每一个议题犹如投入思想蓝海的石子,由此涟漪不断。纸短言长,不能尽述。

郑州大学二附院心血管内科的简立国教授在会后还意犹未尽。他尤其对聂如琼教授在开口病变球囊操作版块中分享的“Bent Wire”技术和各位专家对冠脉穿孔的球囊使用方法的争议记忆犹深。

他表示11个议题中下设的分类内容较为精细,但限于时间问题未能全部深入展开,希望在今后有机会能继续讨论。

薪火相传,授人以渔

据悉,这次论坛也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法系列会议之一,之前举办的几期就颇受青年医生的欢迎。

杨清教授说,当前时代,介入治疗可谓发展得如火如荼,但由此更要注重规范化治疗。希望本次论坛成为一架桥梁,把在场专家走过的弯路,摔过的跟头,救过的急火,尽可能展现和翻译给青年医生,促进他们对球囊的理解和规范化使用,让他们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余再新教授指出,球囊的充分扩张对后续支架的置入会创造良好条件,初学者往往由于对病变的了解和球囊使用的偏差,出现支架扩张不良、移位,不好通过等情况。他认为,本次论坛设计的问题比较全面充分,也是临床常见的问题,相信对临床医生很有裨益。


两支“小分队”的会场合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球囊要了然于心


用好球囊是手术成功的起点,而这要从了解球囊开始。

在下午论坛的开场白中,杨清教授很概括地用0、3、4几个数字描述了Sprinter Legend球囊的特点和优势:“0”即独有的零折叠技术;“3”是SprinterLegend 1.25mm球囊拥有市场上最小的3个外径(导入外径0.016、通过外径0.020、标记带外径0.0235),而这也带来了良好的通过性和完美的再回抱能力;“4”即Sprinter家族球囊在头端设计、折叠技术、涂层工艺、推送杆4个方面的优势。

聂如琼教授指出,球囊并非简单的工具,市场上众多品牌的球囊其设计都有其特点,临床医生应该对其进行一定掌握,但当前厂家推广不够,临床医生由此也对球囊了解不够深入,双方存在一定沟通问题,这并不利于球囊的优化应用。

简立国教授认为,在本次论坛中通过对临床实际问题的讨论,暴露出目前使用的球囊的某些不足,这些问题对厂家的及时反馈,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希望能够在今后加强沟通。


最后与会的众多专家都对本次论坛的实战讨论模式给予了赞许,希望唐熠达杨清两位教授在以后将论坛继续延续。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