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开心手术:把绝望变成希望

2015-05-19 22:48:0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7次

登山家的终极目标是珠穆朗玛峰,外科医生的终极目标是开心手术。

心脏有多重要?人类最早的死亡定义就是心跳停止。可在外科医生眼里,心脏就是一团肌肉而已,修补心脏从技术上来说就像缝合伤口一样容易,关键是手术的同时怎样维持血液的流动,这可就难了。难怪著名的德国外科医生T.H.比尔罗斯在1893年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所有想尝试心脏手术的医生都会遭到同行们的鄙视。这话的意思是:心脏手术等于杀人。

最早的心脏手术都是在不打开心脏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小修小补。1923年,美国波士顿的一名医生冒险把一把小刀插进病人的心脏,割开了被阻塞的冠状动脉瓣,竟然获得了成功。这绝对应当算是个意外,因为那个时候抗菌素还没有被发现,输血和麻醉技术也都没有过关!难怪他后来的几例类似手术均告失败,他的冒险生涯被即时终止了。

二战给了外科医生们一个试验的机会,因为很多士兵被子弹或者弹片击中心脏,必须想办法取出来。医生们只敢在心脏上开一个小口子,迅速取出异物,立即缝合伤口。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一些小手术,比如割开瓣膜,疏通血管之类,医生不需要看见病灶,只需要插进一根手指或者一把小刀,依靠经验摸黑完成任务,立即退出。可是,像法洛氏四联症这样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复杂,需要缝合心室之间的缺损,看不见病灶就没法下针。一个顶尖的外科医生进行一次这样的手术最快也需15分钟,而大脑在缺氧5分钟后就会死亡,两者之间相差10分钟之久。

加拿大医生比尔·比格洛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注意到低温下的动物心跳可以变得很慢,大脑对氧气的需求降低了很多。于是他提出把病人体温降下来,为开心手术赢得了几分钟的宝贵时间。第一例采用低温法的开心手术于1952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施,获得了成功。可是,医生们很快发现,很多病人的心脏缺损比预期的复杂,几分钟是不够的。

最终的解决办法来自一位英国实习医生。1931年,28岁的约翰·吉本奉命看护一个刚刚进行完手术的病人,那个病人得了肺栓塞,血液凝块阻塞了心脏通向肺部的血管。主治医生立即进行疏通手术,虽然只用了6分30秒,但病人还是死在了手术台上。吉本受了刺激,回家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用血泵代替心脏,让血液在体外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再输送回身体里。

这个想法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最大的困难在于模仿肺泡的功能。血液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而肺泡的总面积和网球场差不多大!吉本想出一个办法,让血液经过一个离心机,离心力把血液铺展成一个薄膜,这样就可以充分进行气体交换了。可是,离心力太大会压碎血细胞,需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找出合适的速度。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与人体生理有关的问题需要解决,吉本没钱,只好拿自己做实验。比如,为了测量体温对末端血管的收缩强度造成的影响,吉本把一支温度计插入自己的肛门,然后再吞下一根胃管,让妻子从外面往胃里灌冷水,降低自己的体温。经过多年努力,吉本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心肺机”。

1952年,吉本进行了全世界第一例在“心肺机”辅助下实施的开心手术,结果以失败告终。第二年他又进行了3例这样的手术,只有一例成功,其余两人眼睁睁地死在了他的手术台上,这让吉本有点受不了了,便宣布放弃了开心手术,并停止了关于“心肺机”的实验。

吉本的失败给了整个心脏外科领域的医生们当头一棒,很多人都绝望地认为,心脏是神秘之地,不能随便被打开。

不过,科学的发展很快就把绝望变成了希望。1954年,首创低温开心手术的明尼苏达大学的外科医生又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志愿者辅助下的开心手术,也就是用一个活人的心脏代替“心肺机”,帮助病人进行血液循环,结果获得了成功。

之后不久,一个名叫理查德·德瓦尔的科学家发明了“气泡充氧法”,就是往血液里灌氧气泡,避免了离心机给血液带来的破坏作用。随着新技术的实施,以及医生们经验的增加,开心手术的成功率大幅度上升。如今这已经是心外科医生必学的手术了,成功率极高。

开心手术的成功是人类医疗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它为医学界注入了乐观的空气,从此人们终于相信,医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一切皆有可能。

来源:转自itpubblog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