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仁济医院何奔提出心梗后心脏功能分级标准】心脏水肿、坏死、重构和功能受损为四预警指标

2015-06-26 22:56:2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3次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井喷,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寿命的急症之一。高发病率推动心梗的急救水平不断进步,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因此,心梗患者的后续康复及劳动力水平的评估显得愈发重要。然而,对于一次心梗后究竟造成了多大程度的心肌损害,临床上始终缺乏一套简明的分级评估体系。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何奔教授团队,原创性地提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损伤的全新分级标准,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在《PLOS ONE》杂志。

何奔教授带领团队在常规开展心梗患者心脏磁共振检查的基础上,经过基于病例的随访研究,原创性地提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全新分级标准,为心梗患者量身定制了一套准确、客观、简便的心脏功能分级预警评价体系。


新分级以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向导,有机结合心脏磁共振和心脏超声的影像评价优势,利用心脏磁共振准确评价心肌活性,同时结合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射血功能,探查病理性心脏重构,从组织学、病理学、功能学等方面全方位评价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脏损伤。


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分级新标准:


0
级:心梗后仅有心肌水肿而无坏死,心肌损伤小,预后最佳;


1
级:造成心肌坏死但未导致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


2
级:不伴有心脏重构的心功能减退,患者的心功能有望通过二级预防和后续康复治疗获得改善;


3
级:当心脏出现病理性重构,即在心脏扩大与重构明显基础上出现的心功能降低,提示心脏损害严重;

4

级:在3级的基础上,如出现二尖瓣反流,则预后不良。

1 心梗后心功能病理生理分级标准

何奔教授团队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新分级是心梗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今后,相信随着新分级的普及推广,每一位心梗患者都有望在出院后得到属于自己的分级预警标识,就像气象预警一样,不仅便于患者直观了解自身状态,更能帮助不同医疗机构和医生间更精确地沟通患者病情,推动冠心病患者的注册管理,并为劳动力评定提供科学准确的指标。

来源He B, Ge H, Yang F, et al. A Novel Method in the Stratification of Post-Myocardial-Infarction Patients Based on Pathophysiology. PLoS One, 2015, 10: e0130158.

转载请标明: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