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7 11:16:24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5次
怎样规范溶栓?请看近期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更新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救STEMI患者
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具体救治流程见图1。
哪种STEMI患者需要溶栓?
在不具备PCI条件的医院或因各种原因使首次医疗接触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于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静脉内溶栓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发病3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
适应证:
发病12 h以内,预期首次医疗接触至PCI时间延迟>120 min,且无溶栓禁忌证;
发病12~24 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前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若无直接PCI条件,溶栓治疗是合理的;
计划进行直接PCI前不推荐溶栓治疗;
ST段压低的患者(除正后壁心肌梗死或合并aVR导联ST段抬高)不应采取溶栓治疗;
STEMI发病超过12 h,症状已缓解或消失的患者不应给予溶栓治疗。
溶栓禁忌
绝对禁忌证:
既往脑出血史或不明原因的卒中;
已知脑血管结构异常;
颅内恶性肿瘤;
3个月内缺血性卒中(不包括4.5 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可疑主动脉夹层;
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
3个月内严重头部闭合伤或面部创伤;
2个月内颅内或脊柱内外科手术;
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对紧急治疗无反应]。
相对禁忌证:
年龄≥75岁;
3个月前有缺血性卒中;
创伤(3周内)或持续>10 min心肺复苏;
3周内接受过大手术;
4周内有内脏出血;
近期(2周内)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妊娠;
不符合绝对禁忌证的已知其他颅内病变;
活动性消化溃疡;
正在使用抗凝药物(INR水平越高,出血风险越大)。
溶栓剂的选择
建议优先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可选择性激活纤溶酶原,对全身纤溶活性影响较小,无抗原性,是目前最常用的溶栓剂。但其半衰期短,为防止相关动脉再次梗死,需联合应用肝素(24~48 h)。
阿替普酶有两种给药方式,一种是全量90 min加速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5 mg,随后0.75 mg/kg在3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50 mg),继之0.5 mg/kg于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35 mg)。
另一种是半量给药法:50 mg溶于50 ml专用溶剂,首先静脉推注8 mg,其余42 mg于90 min内滴完。
疗效评估
溶栓开始后60~180 min内应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心电图ST段变化及心律失常。血管再通的间接判定指标包括:
60~90 min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
cTn峰值提前至发病12 h内,CK-MB酶峰值提前到14h内;
2h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2~3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不伴低血压。
以上几项以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
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标准:YIMI2或3级血流表示血管再通,TIMI3级为完全性再通,溶栓失败则梗死相关血管持续闭塞(TIMI0~1级)。
溶栓后处理
溶栓后无论是否再通,均应早期(3~24 h内)进行旨在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后PCI最佳时机仍有待研究。
无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条件的医院,在溶栓治疗后应将患者转运到有PCI条件的医院。
出血并发症的处理
溶栓治疗的主要风险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0.9%~1%)。
一旦发生颅内出血,要立即停止溶栓和抗栓治疗,进行急诊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包括降低颅内压;4 h内使用过普通肝素者,推荐用鱼精蛋白中和(1 mg鱼精蛋白中和100 U普通肝素);出血时间异常可酌情输入6~8 U血小板。
来源: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 43:380-39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