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8 23:35:2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5次
今天,又一名医生猝死。
7月8日凌晨,中日友好医院外科ICU年轻医生宋韩明在工作病区内,被发现呼吸心跳停止,经6个多小时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以前,很多人听闻医生,特别是中青年医生突然离世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医生怎么也会猝死?”但现在,医生猝死似乎成了常态。
下面是网络不完全报道的猝死的医生:
• 2011年11月8日 福州市第一医院急诊外科林医生心脏病猝死,35岁
• 2012年11月23日省立医院骨科王姚斐医生猝死,35岁
• 2012年11月~2014年4月,全国范围内共曝出七起麻醉医生猝死事件,年龄段在30岁左右
• 2013年07月05日,南京中大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毛翠华,上厕所时猝死,50岁
• 2014年10月12日,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55岁
• 2014年10月25日,积水潭医院骨科丁易突发心脏病去世,48岁
• 2014年9月20日,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路阳猝死,48岁
• 2015年4月13日,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李大连医生猝死,48岁
• 今日,中日友好医院,31岁的ICU医生宋韩明猝死
• …
在今后一段时间,在高强度的工作负担下,大医院的医生的压力只会更大。因为人口在老化,三级医疗体系的建立仍然遥遥无期,医生的培养体系不能补充新鲜血液的情况下,大多数病人仍将涌向大医院,给医生减负并不现实。
台湾的全民健保在推行过程中,加强了医疗服务,但医生护士不能支持,导致部分医院变成“血汗医院”。中国也在扩大医疗服务的覆盖面,现在大医院的医生疲惫不堪。这么多医生猝死,应当是一个警钟。
目前对猝死的筛查和预防仍旧是一个科学难题,因为猝死的患者在发病之前很多没有症状,年纪也不一定很大,用危险因素来预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郭继鸿教授在本刊撰文指出,我国年猝死总人数居世界之首,每分钟将有2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关键的是,我国引发猝死的多种因素未被有效控制,并有加重趋势,包括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发病有升高趋势等,中国心脏性猝死的现状严峻而不容乐观:
请诸位医生记住,在健康面前,医务工作者并没有豁免权,患病风险并不比普通人群低,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一群体精神紧张度高、压力大、体力活动少,而且还有无休息的学习,纠结的医患关系……
今天中日医院在致全院职工的短信说,“请大家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自己,也为了爱着我们的亲人、朋友、家庭和患者。”
医院也说,医院也将加强对全院职工健康的关心,特别是加强对在临床一线高强度工作的中青年医务人员的关心,努力照顾好你们的工作和生活。
其实,我们想知道的是,在这样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医院,或者有关部门怎样关心医生的健康?
转载请标明: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