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除衡水老白干和衡水中学,衡水还有个哈励逊

2015-07-16 23:32:38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1次

提到衡水,大家都知道衡水老白干和衡水中学。但很多人却不清楚的是,衡水有个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这是为了纪念加拿大籍外科医生铁尔生·莱弗·哈励逊先生。

哈励逊是一位具有博爱胸怀的国际主义和平战士。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他支持中国的解放事业,曾两次运送医疗物资给处在解放区的哈院,在第二次运送途中,他不幸染病去逝,长眠中国。哈励逊同白求恩,柯棣华一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并无私地献出生命。他们被合称为“三个志愿军”。

哈励逊,188115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铁尔森堡镇,与白求恩是同省人,但比白求恩年长9岁。他的祖父是安大略省的银行家,外祖父是安大略省铁尔森堡镇的创始人之子。少年时代家庭生活环境优越,但他拥有一个不安于现状、永远挑战未知世界的灵魂。

哈励逊家族生活在一栋装修精良的大别墅里,现在那栋别墅被加拿大政府定为哈励逊纪念馆。

少年的哈励逊热衷戎马。年仅14岁就加入安大略省步枪队,后来又加入美国陆军工程部队。因在当兵期间亲眼目睹伤病员的痛苦,哈励逊下决心考入多伦多大学,立志学医。学成后,哈励逊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他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即离开家乡,先后以随军医生身份参加美西战争,此后辗转世界各地,最后到达香港、上海,在此期间曾经参加中国红十字会。


哈励逊上大学时的照片

1915年,哈励逊首次来华,投奔中国国民革命军,支持孙中山先生的国民革命工作。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哈励逊第二次来到中国,在上海以志愿军的身份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并参与新四军的医疗救护工作。

1946年,哈励逊在上海参加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医务工作。同年8月,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委托,哈励逊赴北平筹备了280箱医药物资,押送到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邯郸国际和平医院,该院即为哈院的前身。

哈励逊受到晋冀鲁豫军区首长邓小平,薄一波的亲切接见。他参观了邯郸国际和平医院后主动提出,还要送更多的医药物资。

文献记载,哈励逊当时表示,“要求医生在这个地区只依靠差的仪器及很少的药物进行长期的工作,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在一切安排妥善之后,尽可能从别处运一些医疗物资到这里来。如果我们能尽早得到这些物品,我们将对整个地区人民未来的健康及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94612月,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福利基金会、解放区救济总会、加拿大红十字会等机构的委托,哈励逊一行人员押送40吨医药器械和20吨纺织品共3车皮医疗物资,由上海出发,经铁路运往邯郸国际和平医院,沿途多次受到国民党当局的阻挠与刁难。由于缺衣少食,饥寒交追,他身染重疾。

194719日晚,哈励逊和由牛车和马车组成的载运物资车队在雨雪中驶进小镇张秋。

而在这时,由于长期劳顿及饥饿,哈励逊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容乐观。女儿罗荷琳德十分心疼,几次要求他停下来休息休息,但视工作如生命的哈励逊不顾自己已经疲惫不堪的身体,依然坚持在一线。

这时候,尽管哈励逊连上厕所的力气都几乎没有了,但他依然要坚持前行,和物资一块到下一站最需要的地方。

其中有一段对白让记者感动不已。

“您太累了!爸爸,我有点不明白……”罗荷琳德心疼地望着哈励逊说。

“不明白什么?

罗荷琳德:“您和白求恩不同,不是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这样不顾死活地为共产党做事?

哈励逊却说:“我不问党派,哪里最苦、最需要,我就把物资送到哪里,把博爱推行到哪里。你知道吗?联合国救济中国的物资只有不到百分之二送给解放区,这很不公平,可就这点物资送到他们手上,是多么的艰难。”

哈励逊的这番话一下子让女儿明白,父亲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罗荷琳德说:“是啊,不亲身经历,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的。”

19471月凌晨,在绕道经解放区运送物资的途中,哈励逊不幸病逝,终年66岁。随后,医疗物资被其他同行人员送往邯郸国际和平医院。

1947117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哈大夫生前努力奔走中国和平民主事业,此次携带加拿大红十字会赠解放区药品十二卡车于九日抵解放区张秋县。据悉:彼自离上海即被蒋介石特务监视,在赴开封途中,哈大夫行李被蒋特窃去,感受风寒。在徐州附近,蒋军非法扣留哈氏装载药品之火车,几经交涉无效,待联总飞机来后,始行送往开封,辗转二十日,备极辛苦。


瑞阿克先生谈:“哈氏曾在坑中取水解渴,至开封时病势渐重。”哈氏曾不顾恶疾,往返开封两次,此次随药品抵张秋后,病势转危,乃于九日晚溘然长逝。冀鲁豫行署与救济分会及张秋县政府,痛念哈氏生前对中国人民的重大贡献,正筹备隆重追悼。边区政府及参议会均沉痛吊唁。

194725日,人民日报刊登北方大学校长范文澜医学院院长钱信忠悼词:哈里逊大夫去年初次到我边区时,曾至北方大学及医学院参观,除慨然自承拟为医学院广募器材设备外,并允于可能时亲任教职。今则音容未杳,噩耗传来,本校全体师生,除对哈医生致以沉痛悲悼与崇高的敬意外,并热烈欢迎一切国际友人能与我们继续精诚合作!

随机,上海举行了哈励逊逝世纪念会,会上传来消息:为了永远纪念哈励逊大夫,将邯郸国际和平医院易名为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1947年后,随着时局发展,哈院从邯郸辗转至河北省武安县、平山县等地,1950年迁往石家庄市。1962年,作为献给革命老区人民的礼物,哈院划归新成立的衡水专区,并更名为衡水专区医院。当时,医院有工作人员187人,病床180张,设有内、外、妇,儿、五官、中医以及药化放等科室。直到1987年,衡水专区医院才又恢复命名为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1946年,哈励逊与叶剑英、黄华、马海德等人在北平军调处合影,后排左三为哈励逊。

之所以将哈励逊称为“第二个白求恩”,除了哈励逊也是加拿大人之外,他还与白求恩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与白求恩不同的是,哈励逊来到中国,完全是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联合国救济总署在中国进行的战后救助工作。

联合国救济总署,是二战即将胜利之际,在1943年由44个同盟国成立的、第一个以联合国名义实质运作的机构,中国也在其中。其主要职责是救助饱受战争灾难、流亡在异国他乡的同盟国人民。

联总在中国的战后救济活动,主要分为救济与善后两大部分,是通过与当时的民国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救济总会合作进行的,并按照1943年联总大会总决议条款精神,即凡联总所属物资,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将根据该地人口的相对需要公平地分配或分发,不得因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不同而有所歧视”。

据上述条款,联总派出代表,进入山东、察北、冀热和苏北解放区,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他们发现,中国共产党所控制的山东、察北、冀热和苏北解放区,主要缺乏医药,民众并不缺粮,如山东的临朐、太和等地流行恶性疟疾、脑膜炎和黑热病,而国民党控制的长江流域普遍缺乏粮食供应。

经过多方协调,联总在资助解放区的物资中安排了不少药品。据统计,联总直接援助解放区的各类物资超过10万吨,价值1000多万美元。来自加拿大的哈励逊就是负责将药品送抵解放区的联总医务官之一。

19464月,哈励逊受联总之命赴北平筹备医药物资,并结识了在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工作的中共领导人叶剑英、黄华等人。这年夏天,他负责押送280箱医药用品从北平启程,奔赴邯郸解放区。这一路尽管艰苦,但还是在99日安全抵达了邯郸,受到了当时晋察冀解放区的领导人邓小平、薄一波、杨秀峰等人的接见。

1946124日,哈励逊再次受联总和中国福利基金会等单位的委托,开始了第二次往解放区押送药品的行程,这次押送40吨医药器械和20吨纺织品,共有3个车皮,从上海运抵邯郸。


但这一次路途却是异常艰难,原因是国共内战在即,哈励逊途经的地区包括南京、徐州,多是国民党军队所控制的战区,在各种阻挠、刁难之下,本来只有3天的行程,一直拖延了14天,直到119日才抵达开封。就是在这次押送途中,哈励逊不幸身染重病,1947110日病逝于山东张秋镇。

1947215日的《密勒氏报》,全文刊登了哈励逊生前对这一押送历程的记载:“在南京郊区的货车站的侧线上,莫名其妙地停留了四天”,“我们于10日早晨3时赶到徐州,在离车站一英里的侧线上又等了四天”,“我们于凌晨1点离开徐州,开出后在第一个车站停下,停在侧线上”,“被火车头抛弃了”。

整个路途上,哈励逊除了不停地发电报、协调车站等工作之外,还要照看所押送的物资不被沿途饥民、流民偷窃。隆冬时节中国北方野外的严寒以及路途延长后食品缺乏带来的饥饿,使哈励逊不幸身染重病。

哈励逊在笔记中写到:“偷窃日日夜夜都在发生。我的一床毯子、鞋子、衬衣在睡觉时被偷了,最后帆布网球鞋也被偷了。我们的脸和手都冻肿了,裂了……有一只大脚趾已经变黑了,几乎不能走路,非常疼”,“这儿根本没有饮用水,只能煮沟里的水喝。这里的水又臭又脏,因为这条沟同时也是公共厕所……我没有食品配给,全靠到各个车站上买食品,但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

194727日,联总、解总和中国福利基金会共同在上海举行了哈励逊逝世纪念仪式,宋庆龄出席纪念大会。

解放区救济总会驻沪代表在会上宣布,为了纪念哈励逊医生,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邯郸国际和平医院更名为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这所医院,几经辗转,今天坐落在河北衡水,是当地唯一的三甲医院。在河南开封,有“夏里逊(即哈励逊)小学”。1988年,邓小平为纪念哈励逊专门题词。哈励逊半身雕像坐落在今天的上海妇幼保健站的院内。时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黄华出席了河北、河南、上海三地与加拿大共同举办的纪念仪式。

迄今为止,哈励逊医生的事迹一直被河北、河南和上海等地的人民传颂着。坐落在衡水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还保存着70年前哈励逊费尽千辛万苦送来的折叠式手术台、盲肠镜等医疗器械。这在1946年的中国,是比黄金还珍贵的东西,它凝聚着哈励逊医生用生命的代价所践行的人道主义精神,它超越了民族、政治、国别的界限。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早年照片

正如联总驻中国负责人在纪念哈励逊医生的追悼会上所谈到的,“联总有机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以证明世界各国为人类的福利事业和建造一个和平世界,能够共同有效地工作”。



 哈励逊第二分院与九专署民政医院合并留影(1949)

2015年博鳌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迈向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基于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对各种挑战而提出的新的世界秩序观。而联总医生哈励逊的事迹,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在70年前的最好实践。

在你死我活的战争年代,人类尚且可以携起手来,超越种族、文化、制度的不同,互相理解,形成共识,那么历经半个多世纪和平发展的世界各国人民,就没有任何理由不能团结起来,共同建设一个和平、安宁的21世纪。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化建院,衡水流长—记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