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北大人民医院学者称:二次搭桥手术不宜行“不停跳搭桥”

2015-07-17 23:21:4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6次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及手术器械的改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 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然而,体外循环仍然是OPCAB的后盾,一旦有病情需要,及时中转体外循环,往往是最为安全的策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彧、刘曦等研究发现,手术过程中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靶血管暴露困难、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多会从OPCAB 术中转体外循环手术,

OPCAB 中转体外循环后,这类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未中转的患者,研究证实中转体外循环事件是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者称,术中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是OPCAB 术中转体外循环最常见的原因。外科医生需在OPCAB 术中注意搬动心脏的手法以及与麻醉医师保持良好的配合,同时使用合适大小的冠状动脉分流栓,确保吻合过程中持续冠状动脉血运,这些都有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此外,研究者建议,熟练应用纱布网兜法、心包悬吊法及心尖吸引等各种靶血管显露方法,同时配合应用心表固定器,一般能完成绝大部分需要搭桥的靶血管的显露,从而可以减少因靶血管暴露问题而中转体外循环的现象。

进一步分析发现,曾经接受过CABG的患者,二次手术行OPCAB,术中中转的概率要高出近10倍,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胸腔及心包黏连有关。

研究者表示,心功能较差、左心室射血分数低的患者,对术中搬动心脏的耐受性较低,因此更加容易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中转体外循环。

另外,左主干病变也是发生中转的危险因素(OR=2.794),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因为左主干病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术中容易发生严重心肌缺血事件。

本研究纳入了单纯择期OPCAB 的2613 例患者。术中中转体外循环下手术62例, 2551例未中转。

来源:刘曦,陈彧,赵舟, 等.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转体外循环的预后、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4, 29: 920

转载请标明: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