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中外两个大会同时关注“环境与健康”

2015-09-01 22:52:2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3次

沉重,这个词好似离每个人都好遥远,但是它可能就在身边:

全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国占了6个;

中国78%的淡水、50%的地下水和1/5的耕地被污染;

中国560万家厂矿存在有害作业,乡镇企业中82%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

……

这是近期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年会(CSE2015)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刘超教授直击环境与内分泌健康的报告中的开场白。

再看一组数据:全世界已注册的化学物质已经>30 000 000种,已进入环境的常见化学物质>60 000种,每年进入市场的新化学物>7000种,每天进入市场的新化学物质约20种。

有危害的有多少种?刘超介绍,在化学、物理和生物性有害环境因素中,环境化学物污染面最广(约占70%);具有潜在生殖危害的化学物已达数百种。

这里要提到一个重要的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实这种干扰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被注意到,直到1996年,国际才将这些具有潜在干扰主要干扰机体内维持自稳及调节生长发育的激素的产生、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活化以及灭活的外源性物质,统一定义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从哪里来?汽车尾气、烹饪油烟、垃圾焚烧、工业废水、农药残留等都可遗留下这些物质。可以说,它们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和水中(表1)。

1 常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降低两性生殖能力,影响胎儿或儿童的生长发育,干扰体内酶活性,干扰能量和代谢,甚至还会影响其后代(图1)。就内分泌代谢领域,可致代谢综合征、肥胖、2型糖尿病、肾上腺疾病、神经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疾病以及两性发育障碍等疾病。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致病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胎儿或婴儿时期暴露后果与成人明显不同,从暴露到发病潜伏期也长短不一。此外,不同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间还可能有协同作用。最严重的情况是或会影响其后代。

刘超表示,对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要高度重视,当前不仅需要对种类繁多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建立统一规范的筛查体系,并明确其种类和分布特征,而且还要对其致病机制进一步深入探讨。

最后,他认为,有必要在中国局部或大规模进行有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流行病学调查,以进一步预防和治疗内分泌等相关疾病。

不管你是在寂静天籁,还是川流街头,人与环境就是这样息息相关。无独有偶,域外的ESC2015,关注的焦点也是“环境与心血管健康”。真可谓“苍穹有染,匹夫有责”。

ESC2015不仅关注了社会经济因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相关学者还报告了大气污染、噪音以及电磁波等对心血管的影响。

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心脏病学专家Jean-Francois Argacha报告中指出[1],空气中微粒和一氧化二氮(NO2)与心梗风险增加相关(图2),而且“伤心”无下限,即使其浓度在欧洲相关标准之下,仍会对心脏造成危害。他还指出,NO2的危害超越空气中微粒,已成为新公害。


2 空气中每增加10 μg/m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的OR

“谁的WIFI最强,谁最影响世界”,进入网络时代曾有人这样说,不过对于安装起搏器、体内自动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患者而言,较强的电磁波就存有一定安全隐患了。早在数月前,ESC就警示:起搏器等应至少远离手机以及IPAD 15 cm。

来源:ESC 官网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