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舒畅: 用最小的创伤治疗最麻烦的疾病

2015-11-13 18:33:4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0次

北京,深秋,寒意十足。


刚刚忙完一上午工作的舒畅略显疲惫,见到《医学科学报》记者到来,他起身迎接,一脸和煦的微笑令人如沐春风。


挑战难题:迈步血管外科路


舒畅最初的理想并非从医,而是一心想就读一所军工院校的导弹专业,为祖国做点“大贡献”。但高中生物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舒畅的想法,使他最终选择了医学。“你这双手,修长、灵动、骨节刚劲,不做外科大夫,可惜了!”


就这样,舒畅高中毕业后,如愿考入湖南医科大学(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5年的学习生活,他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以全年级外科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湘雅医院普外科。


这或许只是舒畅医学人生的开始。而真正指引他从医方向的源于一次学术会议。


“1995年,我去北京参加了一个全国性普外科的学术会议,有幸旁听了汪忠镐教授的报告,他提到的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破裂等复杂疾病使我意识到血管类疾病是医学的难点,同时也是医学的研究热点。”舒畅深受启发,并暗下决心,将血管外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两年后,他考取了汪忠镐教授的博士,从此走上了“精益求精”的血管外科路。


而后,舒畅又作为我国第一批血管外科专科博士,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血管外科攻读博士后,并得到了美国血管外科协会主席扎林斯(CK.Zarins)的高度评价:“Shu是表现最出色的博士后,将成为全世界最杰出的血管外科医生!”


学成归国后,舒畅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院长邀请,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独立的血管外科。


“刚建科时,几乎没有病人,人手也不够,许多医生也都不太了解血管外科,因此许多事情我都要亲力亲为。”舒畅说。


但正是在他事必躬亲的带领下,该院的血管外科队伍逐渐壮大,并创造了中国血管外科界一个又一个奇迹。


主刀世界首例妊高征、马凡综合征合并主动脉夹层的“烟囱”支架植入术;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烟囱”技术微创修复累及弓部血管的主动脉夹层,大大降低了以往该类危重疾病开胸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完成全国第一例腹主动脉瘤并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完成全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手术⋯⋯

创新技术:用最小的创伤治疗最麻烦的疾病


采访中,舒畅一直强调,医生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原则就是用最少的钱和最小的创伤,解决病人最大的问题。


主动脉夹层历来都是医学界的难题,很多医生把主动脉夹层比喻成潜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而要彻底清除“炸弹”,必须手术治疗。


针对此类疾病,传统方法是行开胸手术,但开胸手术对病人造成的创伤大、并发症多,手术风险高,很多病人都无法耐受。为此,舒畅一直在探索应用微创治疗技术来治疗主动脉夹层类的复杂疾病。


他第一次听到“烟囱”技术是在2007年国外一次学术会议上。所谓“烟囱”技术,是在利用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主动脉病变的同时,采用小型覆膜支架自主动脉病变近端伸入分支动脉内,使分支动脉的靶器官得到正常的血流灌注,由于该支架形似“烟囱”,故称为“烟囱”支架,该技术则称为“烟囱”技术。


不过,当时在国外将“烟囱”技术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也很少见。于是舒畅就开始思考:能不能将这种微创术式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疾病上呢?


2007年10月,舒畅对一例夹层破口紧贴左颈总动脉的患者成功地施行了“烟囱”支架植入术,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2009年,舒畅又对一例破口靠近无名动脉的夹层患者成功地实施了难度更高的“双烟囱”技术,许多原来需要开胸或搭桥手术后再植入支架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都成功地被创伤更小的“烟囱”技术所挽救。


2011年,一名患有马凡综合征的待产孕妇突发主动脉夹层,胎儿和孕妇命悬一线。在保证胎儿安全的基础上挽救母亲的生命,在当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舒畅在反复分析病例后,决定采用“烟囱”技术抢救患者。“烟囱”技术风险高、难度大,在世界范围内迄今只见少量报道。舒畅带领其团队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最终使得母子平安脱险。


这是国际上首例应用“烟囱”技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主动脉夹层,紧接着,第二例、第三例⋯⋯舒畅带领团队逐步将“烟囱”技术引入了更加复杂的主动脉类疾病治疗中。


“好的技术、好的方法在于适用范围广,容易被医生掌握,容易被病人接受。‘烟囱’技术就是这样的技术,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推广。”舒畅说。


其实,“烟囱”技术只是舒畅一直在探索和推广的技术之一。“分枝支架”、“开窗技术”⋯⋯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舒畅一直都在探索。而这些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最小的创伤治疗最麻烦的疾病。


妙手仁心: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


中国外科学的奠基人裘法祖曾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在舒畅看来,这个“佛”字就意味着慈悲、博爱和内心平静。一名医生,除了“妙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的“仁心”。


他曾经为全国首例艾滋病患者做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手术,当媒体记者采访他时,他很平静地回答:“这没什么特殊的,因为救死扶伤本就是医生的职责。我不可能为了规避风险而放弃救治病人。”


还有一位曾接受过舒畅治疗的病人,在病房的意见薄上留言:“我得了世界上最难治疗的疾病,但我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医师。”


“其实,医生应该感谢病人,中国医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有大量的病人,也正是大量的病人成就了中国的医生。”舒畅感慨地说。


在舒畅看来,医患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我们共同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疾病。同时也要让他们理解,医学并不完善,医生也不是万能的,并非所有疾病都能用现代医学解决。”


“当然,每个医生肯定都希望病人能够痊愈。”多年来,舒畅除了在临床上不断创新技术,攻克疾病难题,在科研上也不断摸索着各种复杂血管疾病的机理,将在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将在科研中探索出的最新成果转化为临床技术。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他最基本也是最大的心愿——“救死扶伤”。


来源:《医学科学报》原创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2599、010-68331146、010-8839601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