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3 22:04:4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3次
2015年12月8日下午,《华西都市报》报道,成都市某三甲医院主任医师王某“因工作压力大,连续一两个月都睡不着觉”,而溺死亲生儿子后自杀未遂。
近期,中国学者在Lancet杂志上发文称,一方面,由于基层医疗薄弱,大医院医生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中国就诊需求大幅增加,但卫生人力资源增长缓慢,工作量不断加大。
压力大,也是全球医生面临的问题。
美国《华盛顿邮报》12月8日报道称,与三年前相比,美国医生的过劳现象更为严重。
研究人员比较了2014年与2011年的数据,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医师感到精力枯竭、效率低下。另有一半的医师表示,已经很难找到工作的意义。现在的医生典型的过劳特征更为明显。
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医生也是抑郁症和自杀的高危群体。
美国2014年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87%的医生感到每天有中到重度的压力和倦怠,而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医生自杀率也不断飙升。
根据2005年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在JAMA杂志上发表的统计数据,美国男医生自杀率要比其他职业男性高70%,女医生则比其他职业高200~400%。
双重压力下的中国医生
这一问题,中国的医生估计也感同身受。
2015年5月31日,成都某医院一外科医师上吊自杀;6月13日,江苏某三甲医院一副主任医师坠楼身亡。
2010年,重庆一知名医院1个月内2名医生相继自杀。南京也曾有三名医生因抑郁症自杀。
除工作压力外,我国的医生还面临更大的“医患纠纷”压力。
四川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周晓辉主任医师,也疑似医疗纠纷而自杀身亡。
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28岁的女医生张娟服了700粒强心药“地高辛”欲自杀。遗书称:“不堪忍受患者家属的侮辱和高额索赔自寻绝路。”
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一个宁静的小山村,一名新婚不久的乡村妇产科女医生跳河自杀的尸体被打捞上来。之前一位产妇的家属和产妇本人把新生儿的尸体摆放在医院的治疗室,说是要讨回所谓的公道。女医生曾说:我压力好大,我有点不想活了。
有些医院在医生自杀之后称“没有医闹”的做法更加令人心寒。医生压力大是毋庸置疑的,对医生的异常没有防范本来就是工作失误,发出这种声明更像是逃避责任。
中国堪称龟速的卫生人力资源增长
随着中国医保的广泛覆盖,医疗需求旺盛,预计至医院就诊的患者仍将逐年升高。
但由于基层医疗的薄弱,中国大医院的医生不堪重负。
中国无论是每万人口的卫生总费用,还是门诊与住院的人次均费用,在过去二十年的增长幅度都飞快,分别翻了20多倍、15多倍和13多倍。但如下图所示,中国卫生人力资源多年来停步不前。
图 1990-2010年中国医疗费用和人力资源的增长指数
中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增长缓慢,医疗服务供给绝对不足,不但导致“看病难”,也会对医生的精神和身体压力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除了上述自杀的医生,近年来医生猝死事件频发也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医疗领域正面临着人力资源的危机。在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普遍呈现缺少的状态下,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生。
中国医生的三种非正常死亡:自杀、猝死和被杀
学医很辛苦。国外的医生无论是社会声望,还是实际收入,都远远高出社会平均水平,但中国即使采取“以药补医”的策略,刺激医务人员多看病,待遇不但没有上去,却又背上恶名,面临着医患冲突,砍杀医务人员等恶性事件。
工作劳累导致的精神心理问题和自杀及猝死频发,以及医患暴力的问题,让更多的人畏惧学医,医疗卫生界已经担忧:“未来谁给我们看病”。
目前,如何让医务人员减负,改善待遇和增加医务人员总量已经迫在眉睫。
来源:
[1] Skilled doctors in tertiary hospitals are already overworked in China.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DOI: http://dx.doi.org/10.1016/S2214-109X(15)00192-8
[2] 顾昕. 中国医疗领域中的人力资源危机.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 6: 17-22.
相关文章阅读:
【医生猝死高发之谜】每周工作≥55小时,中风危险升33%,工作61~70小时冠心病风险增4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146、010-8839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