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5 23:45:5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4次
近期,德国学者在Lancet杂志上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该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依维莫司洗脱支架相比,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支架的1年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升高1倍,晚期管腔丢失也更多。
研究显示,中位随访1年时,与传统药物洗脱支架组(0.5%)相比,生物可吸收支架组(1.3%)明确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较多(OR=1.99)。在生物可吸收支架组,在支架置入后1~30 d,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最大(OR=3.11)。
生物可吸收支架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也较高(5.2%与3.5%),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生物可吸收支架组(3%)和传统药物洗脱支架组(3.3%)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类似。随访期间,共30例(1%)患者死亡,两组死亡率类似,但是不同研究间的差异较大。
此外,对中位随访10.5个月时,1265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的分析显示,生物可吸收支架组的支架内、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均更多。
作者表示,我们看到了两组患者的效果相似,这一点很重要。并说,“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获益需要在支架完全溶解后,可能在几年后才能显现,因此需要更长和更大的样本量的研究。”
Renu Virmani在述评中则说,“目前,我们必须承认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了解。”
该Meta分析共纳入6项研究,其中2337例患者置入生物可吸收支架,1401例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其中三项研究在今年的TCT上公布,两项研究在今年的ESC年上公布。
来源:
Salvatore Cassese, Robert A Byrne, Gjin Ndrepepa, et al. Everolimus-eluting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s versus everolimus-eluting metallic stent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Lancet.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5)00979-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146、010-8839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