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阜外医院韦丙奇的咖啡时刻

2016-01-22 22:57:0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4次

提到40、50岁的中年男士,西装革履的他们留给人们的印象大抵是成熟、稳重、练达世事,品茗饮酒,觥筹交错。这个年纪的中国男士,鲜有钟情于咖啡的,这似乎不是我们习惯的事情。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韦丙奇医生每天却有自己的咖啡时刻。

 

喝咖啡是一件自带浪漫气质的事情,缱绻昏暗的咖啡厅,氤氲着罗曼蒂克的气息,舒缓的音乐和慵懒的阳光,品一杯热咖啡,沉浸在梦幻中。而韦丙奇医生的咖啡时刻却没有这样的咖啡情怀,属于他的,只是医生休息室的柜子里,一杯工业化生产时代的流水线产物——速溶咖啡。这一杯速溶咖啡,与听诊器、除颤器一样,在韦丙奇的眼里,更多地充当着不可或缺的助手工具的角色。

 

见到韦丙奇医生,是在12月的一个周四,他出门诊的日子。上午11点的门诊大厅,依旧人流涌动,挂号的病患来来往往,不少人拖着行李箱,风尘仆仆、略带疲惫的面容,想必是从外地慕名赶到阜外心血管医院求医问药。




到了约定的时间,韦丙奇匆匆从科研楼赶来。将采访时间约在午饭点,边吃饭边接受采访是韦主任的建议,我欣然接受,因为我大概能够明白他的用意,作为国内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阜外医院的重症心血管病方面的专家,他唯一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或者只有这短短的午餐时间了。

 

韦主任带着我,穿过马路,来到一家离医院不远的西北餐厅,他的步履匆匆,让我这个同样工作节奏很快的媒体工作者都觉得有点跟不上,这可能就是医生的职业习惯吧,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或许比我们的体会更为深刻。

 

“您平时的午餐经常会来这里吗?”落座后我问道。

 

“不,平时我都是在科室吃盒饭,或者在医院食堂解决午餐问题。”韦主任一边细心地帮我拿碗筷一边说道。

 

点菜的时候,韦主任很关照我,担心我这个南方人不适应北方菜的口味,一边询问服务员一边征求我意见,即使在离医院仅200米的餐厅,这位在阜外医院工作了10来年的医生,也并不清楚这家餐厅有什么特色菜,这一点让我颇为惊讶。

 

“您平时午餐都是11点么?“我问道。

 

“理论上11点,但是一般很难在11点吃上饭。上午的门诊是15个,再加上加号的,经常也会拖到下午1点吃午饭。“

 

“可是我看您下午的出诊时间是1点。“在门诊大厅等韦主任的时候,特意看了一眼他下午出门诊的时间,怕我的采访打扰到他正常的工作,耽误了病人的时间。

 

“是的,下午出诊之前匆忙吃上几口。遇到外地赶来的病人,很难拒绝,自己的休息时间、吃饭时间可以压缩,病人从千里之外大老远地赶过来,很不容易。”韦主任笑了笑,说道。 

 

“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人应该对生活、对事业都抱着积极的态度,特别是作为医生,更加应该积极进取。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很向往能够到大医院工作,因为这样才能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同事,学习更为先进的医疗知识,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透过韦主任的眼神,可以感受到他的坚定。

 

韦丙奇是河南人,在河南医科大学念完本科后,他又到太原念完研究生并在山西工作了十多年后,终于来到了国内顶尖的心血管专科医院阜外医院。这一步步走来,其中为此付出的努力,旁人无法得知。最让我敬佩的是,他放弃了山西稳定的生活,来到北京,从头开始,只因为心中坚守着一份医者的情怀。

 

“很多病人从外地赶到阜外医院,就是抱着最后的一线期望,我不想让他们抱着憧憬而来,失望而归,责任重大。”




谈到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病人,韦主任跟我说了一位16岁的新疆男孩子的故事。“他是新疆伊犁的一个男孩子,也是家中的独生子,在当地的医院几乎被宣告了“死刑”。虽然家中很贫穷,但是父母还是东拼西凑借钱把他送到了阜外医院,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我也是一名父亲,看着他父母期待的眼神,我当时感到很有压力,心里想一定要尽全力来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

 

回忆起这位男孩子,韦主任略微激动起来,语速也变得快起来。“面对这位严重的扩张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很多人觉得他无法救治了,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不断地调整着治疗,精细到只用1/4片的剂量,耐心地观察病情变化,适时做出用药方案的调整。就这样,奇迹发生了,可以说是起死回生。”

 

听到这里,我也开始激动起来,为这位素未谋面的小弟弟感到发自内心的高兴。“他现在怎么样了呢?”我迫不及待地问道。“他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考上了长沙师范学院。每半年他会来北京一次,进行复查。现在他的父母已经不需要再陪着他来北京了,因为他们已经很放心了!”“所以您跟这份小病人很熟了是么?”“是的,他叫我叔叔。”

 

一声叔叔听起来很正常,但是能将自己的主治医生亲切地称为叔叔,可见其中医生对病人付出的是真切的感情。看着对面坐着的韦主任,我越发敬佩起来。

 

好的医生,不光有高超扎实的医术,还应该有一颗仁爱的心,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来看待时,那份关爱,从心底最深处迸发。

 

采访之前在网上看过病人对韦丙奇的评价,没见面之前,就知道他是一位从医术到医德都很受病人敬重的医生。“您经常上网看病人对您的评价么?”

 

当我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时,追问韦主任原因。”一是没有时间上网,平日里,除了病房查房和门诊,业余时间都要补充业务知识,看科研文献,还需要做学术研究,时间很紧张。二是,我认为作为一个医生,最重要的是把工作做好,踏踏实实地给病人把病看好,病人自然会有自己客观的评价。所以,我也不会很刻意地去看病人对我的评价。我的自信来源于我的付出。“韦主任的话语很朴实,说的却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谈家庭:同为医生的爱人,远在美国的儿子

 

和韦丙奇的交流并没有因为年纪的差距和阅历的不同而产生障碍,在我眼里他像一位长辈,待人和善。得知我与他的孩子一般大时,他眼神中更是充满了父亲般的慈爱。“您的孩子也是学医么?”我好奇地问道。“哦,不是的,他是学计算机的。现在在美国。”谈到自己的孩子,韦主任放松起来,“在他三岁的时候,家里买了第一台计算机。他对计算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自己在家学着使用。上小学开始,还会经常去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遇到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自己钻研。经常看到他带着抄着解决方案的小纸条带回家。”

 

说到自己的孩子,这位整日忙在救死扶伤战线上的医生,触碰到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选专业时我们很尊重他的意见,所以他去了美国念计算机硕士。我和他妈妈都很忙,陪他的时间很有限,作为一名父亲而言,这一点我觉得很惭愧。”

 

韦丙奇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同样的职业,同样的忙碌。“我很感谢我的爱人,因为我们都是医生,彼此之间能够相互理解。”说到妻子,韦主任竟有点不好意思,“她是我的爱人,但同时也是我的同事、老师、朋友,她还是我的知音。”

 

“您平时有时间陪她吗?”我想,两位医务工作者比普通夫妻多了一份无奈,因为连最基本的陪伴都很难做到。

 

“我很幸运,因为我们同在阜外工作,平日里有机会我们会一起去食堂吃午饭,早上一起上班。尽可能地抓住这些零碎的时间陪陪她。”

 

“没有想过去美国看儿子吗?”韦丙奇的孩子去美国已经一年半了。

 

“一直很想去,但是我和他妈妈都没有时间,医院太忙了,一直抽不出时间。”韦主任神情有点黯然,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安慰他。

 

“您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吗?”我试图用一个轻松的话题来缓和一下气氛。

 

“业余时间很少,仅有的一点时间也是看科研方面的文献资料,做医生,一辈子都需要学习新知识来面对新问题。”

 

“您刚才提到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要注意锻炼,那您自己平时会锻炼吗?”

 

韦主任尴尬地说:“真的没有时间,以前都是开车上班,现在每天早上和我的爱人一起挤地铁上班,我们把这个当成我们唯一的锻炼了。一来可以锻炼,二来可以节约时间,尽早赶到单位。”

 

采访过那么多人,第一次听说,有人将挤地铁当成唯一的锻炼,也许这就是一位医生的无奈吧。

 

说到这里,韦主任突然拿出自己的手机,向我展示他的相册。原来,韦主任作为北京心衰方面的专家,今年7月被派去拉萨的一家医院援藏建设。

 

说起在拉萨的日子,韦主任一直说:“很圣神,很美丽!”“我们的医院在布达拉宫旁边,每天早上我都会绕着布达拉宫走一圈,看着朝圣的人们和神圣的宫殿寺院,觉得自己的心灵也受到了洗涤,那种感觉到现在也无法忘记。”

 

在拉萨的三个月,韦丙奇除了绕着医院隔壁的布达拉宫走了一圈又一圈,甚至都没有时间再去西藏别的地方,感受一下这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的独特风情。

 

“作为阜外派过去的医生,在心内科方面比较有经验,这么远过去,一定要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当地更多的病人。每周,我还会给当地的医生做专业知识讲座、传授新的医疗知识,以便他们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病人。”

 

餐毕,12:45,韦丙奇邀请我随其出门诊。走之前,他特意点了两个菜,边打包边跟我说:“科室的医生、护士工作太忙了,午饭也是凑合着解决。我难得出来吃饭,给他们也改善一下伙食。”

 

一杯速溶咖啡的故事

 

到了科室,韦主任细心地将饭菜放进微波炉,并叮嘱护士站的护士趁热吃,随即走进休息室,打开储物柜,“小朱,我请你喝咖啡。”我以为在开玩笑,没成想他果然拿出两瓶速溶咖啡饮料,我朝柜子看了一眼,250毫升一瓶的速溶咖啡,韦丙奇的柜子里有一箱。

 

没等到我问,韦主任就带着我前往门诊大楼,穿过地下通道几分钟的功夫,将咖啡一饮而尽。韦丙奇一出现,原本坐在椅子上的病人全都簇拥了过来,韦主任拿出一沓白色纸条,给他们都加上了号,拿到号的病人,又满意地离去,坐在大厅里耐心地等候。




“他们大老远来一次,挂不上号,很不容易,我能多加几个号就尽量多加一点。”韦主任转过头来对我解释道。我握着手里还没打开的咖啡,好奇地问道:“韦主任,您很喜欢喝咖啡吗?我看到您柜子里居然有一箱咖啡。”

 

韦主任想必早就猜到我要这么问,“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因为我们工作性质的原因,每天都会接待很多病人,确实比较累,但是又一刻都不能松懈,要对病人负责。有一次我实在太困了,病人跟我说话时竟然开始打盹儿,病人反过来很关心我,问我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从此以后,我每天都要在出门诊前喝一瓶咖啡。”

 

此刻的我终于明白了韦主任钟情于咖啡的原因。“您喜欢喝咖啡么?”韦主任边打开电脑边笑了笑说:“说实话不喜欢咖啡的口味,但是提神挺管用的。习惯就好了。”回想起韦主任方才几口就将一瓶咖啡饮尽的画面,我才回过神来,原来,他只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咖啡,不过是和听诊器、除颤器,甚至和电脑一样,辅助工作的好伙伴罢了。

 

“请01号病人到09号诊室就诊。” 广播里开始叫号了。一位老奶奶走了进来,韦主任忙起身搀扶,“您好,请坐!”谈家常式地问诊,并耐心地向这位老人指引检查拍片的地点。

 

刚把这位老人送出门外,紧接着下一位“病人”走了进来,是一位中年女士,看完她的片子后,韦主任轻轻放下,“您是做什么工作的?”这位中年女士和我都很诧异,韦主任问这个的原因。

 

在得知对方从事药店营业员之后,韦主任说:“工作很忙吧,有时间的话可以抽空休息休息,去海南度度假,心情轻松一点,您的症状也就自然消失了。”

 

“医生,我没病么?”这位女士不解地问道。韦主任很肯定地说:“是的,您没有生病。您现在的症状多半是由于生活压力大,加上更年期的一些因素导致的。只要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规律,很快就能自然消失。”

 

“行,韦主任,我相信您!”这位中年女士长舒了一口气,满意地离开了。

 

“要让病人相信她没生病,很难。这就需要病人充分信任医生。”韦主任对坐在一旁的我说道。

 

“那您平时是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的?让病人充分信任您?”我紧接着问道。

 

“首先作为一名医生,要技术过硬,这是让病人相信你的基础,当医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技术和正确的药物治疗,让病人的病情得到缓解并痊愈之后,病人会充分地信任你。医生在治疗时,要针对不同的病人病情给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就像绣花的女孩儿一样。“话还没说完,又有一位病人走了进来,韦主任连忙给这位老人看了起来。

 

我们的谈话只能在是上一位病人离开诊室,下一位病人走进来之前的空隙见缝插针地进行。而,这个空隙,通常只有1到2分钟。

 

注意到韦主任的办公桌上没有杯子,我很奇怪,北京的冬天因为室内暖气的充足,尤其干燥,正常人一天要喝很多杯水,更何况是出门诊一天要说很多话的大夫呢。

 

“忙起来的时候根本连喝水的时间也没有,就没有带杯子来办公室了。”韦丙奇跟我解释道,“虽然累,但是看到有些复诊的病人,病情有明显好转,我的心情也很舒畅。作为医生,感到很自豪、很满足,这也是我们的职业特殊魅力所在。”

 

“被别人信任的感觉很好,有一次有位病人从江西赶到北京看病,来到阜外后发现我出差在外地,又买火车票回去了,非要等我回来之后再来北京看病。”韦主任回忆道。

 

“ 我内心很感激病人对我的信任,这也激励我在医疗岗位上一定要做得更好才能不辜负病人对我的信任。同时,只有病人对医生充分信任后,才能使医生的治疗方案发挥更好的疗效……”一句话还没说完,下一位病人又走了进来。

 

我跟韦主任示意了一下,安静地离开了诊室。回来的路上,已经夕阳西下,下班的晚高峰,每个人都归心似箭,而有些人,却还在医疗第一战线上紧张地忙碌着。

 

除了和善的性格、耐心细致的诊治过程,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韦主任的那一杯咖啡,虽没有咖啡情调,却浓缩了医者的情怀。

 

来源:当代医生(记者/朱波)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

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24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甚至刚刚公布的心肺复苏指南也在其中。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146、010-8839601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