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ICJ杂志撰文称:感谢中国【专家表示:我国90%高影响力论文发表在国外】

2016-03-17 18:38:3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2次


去年11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主编Andrew J. Stewart Coats专门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和中国区国际顾问编辑Tsung O Cheng)对《国际心脏病学杂志》的重要性”的社论。

 

这位主编在文中大赞了Tsung O Cheng的工作,同时更是点出中国研究的重要性。他介绍说,在过去8年,中国的投稿量超过了600%,同期接受的文章也增加了700%

 

1  中国学者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的投稿和接受文章的变化趋势

 

事实上,中国学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这类期刊上只不过“小显山水”。

 

中国科学院朱强等通过统计我国2004-2013年在CellNatureScience三大学术期刊“大咖”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发现,我国发表在这三大期刊上的论文由2004年的73篇增加到2013年的226篇,累计增长209.6%,年均增长7.7%,而同期这三大期刊上的累计发文量只增加了5.6%。

 

这项研究还表明,目前我国高水平论文产出处在美、英、德之后的第三集团。

 

1 2004-2014年发表科技论文数20万篇以上的国家(地区)及被引用情况

 


让人遗憾的是,与国外中国高质量论文“一片飘红”的状况相比,国内期刊就甚为干瘪苍白。

 

“自主国际品牌期刊堪忧!中国成果国内传播堪忧!知识创新产业发展堪忧!”2014年,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副社长汪新红连发三个“堪忧”表达了她对中国期刊现状的忧虑。

 

她介绍说,从2010年起,中国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量世界第一,从2011年起已超越美日成为世界上专利申请数量第一。但我国约18 万篇学术质量最高的论文只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约占我国年出版总量的10%,占我国高影响力论文中的90%

 

国际出版商已把整合中国优质学术资源作为一项战略。“这些学术成果的著作权全部转让给了国外的出版机构。回过头来,再高价卖回中国的科研教育机构。”她说。

 

总之她认为,中国期刊缺乏优质稿源,国际影响力弱,优秀成果没有得到传播,创新转化应用受限。

 

文章的直线上升是中国科学研究水涨船高的结果。JACC介入子刊主编Spencer B. King就曾在他主编的刊物上的编者寄语(editors page)中说,“在2014年,我更惊讶于中国速度。”

 

Spencer所到之处,中国学者介绍的各种动物实验、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让他赞叹不已。而在未来,在临床研究领域,各种综述,不管是否是荟萃分析都会让路给原创性研究。

 

他指出,在中国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医疗设备的发展,都已正“从亦步亦趋地模仿逐渐转变为创新”。

 

2015科学发展报告》显示,自2004年始,我国科学研究与试验经费连续8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直到2012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0298.4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由此,随着不断的科研投入和产出,可以想象出未来中国科学研究的如火如荼。

 

中国期刊怎样与中国科研“落霞与孤鹜齐飞”?声声叹息,还需前行。这都是值得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来源:

[1] Coats AJ.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and Tsung O Cheng,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Editor for China) to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Int J Cardiol, 2015 ,199:303-6.

[2] 朱强, 中国2004-2013CellNatureScience论文产出及国际地位变化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25:1178-1180.

[3] 科学网《2015科学发展报告》.

[4] Spencer B. King III. Research in China From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4,7(12): 1460-146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146、010-8839601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