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7 23:48:3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6次
林曙光 教授
大会主席林曙光教授认为,要应对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的威胁,创建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环境无比重要。
他表示,这一方面指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和文化环境,尤其是工作和家庭环境。“维持健康的环境,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脏,这也是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非常重视的话题之一”,林曙光表示。
自然环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用多说,比如现在大家最关注的空气污染。去年美国心脏协会曾发布科学声明,建议关注对社会因素与心血管健康间的交互作用。
声明指出,社会因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接受教育程度低,得心血管病早发死亡的可能性就高。居住环境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其心血管风险。社会文化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也可以用心身疾病来解释。
林曙光强调,心血管病是心身疾病,这种疾病有两个很重要的特征,一是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是某种性格或行为特征容易患病。有健康的心态,有涵养,生活节制有度,也是长寿秘方,这些都需要在社会文化环境上多下功夫。
为了应对我国当前心血管疾病“高负荷”状态,林曙光指出,目前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调创新,强调改变,尤其是低成本、广覆盖的疗效肯定、适于国情的研究。而2015年中国学者也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很多优秀的、对公众健康有推动作用的、能够改变临床实践或对临床实践有启示作用的研究。
比如,一些研究就探索了低成本措施改善儿童健康和家庭健康的成效。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武阳丰等发现,对小学生强调吃盐多的危害,以及传递推荐食盐摄入量以及限盐目标等信息后,对小学生全家的控盐和血压改善都有帮助。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何明光等进行的研究也很有意义,虽然他们是针对预防近视的,认为学生每日在户外多活动40分钟有助于防近视,实际上,这对于改善肥胖和高血压等疾病都有好处。
心血管病风险因素控制一直以来也是心血管领域学者所关注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等发现,高血压患者在降压基础上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首次卒中发生风险。
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等则从终身风险入手,建立了国人心血管终生危险模型。这对心血管预防的教育有重要意义,因为年轻人的10年绝对发病风险并不高,很容易使人忽视其潜在风险,而终生风险更容易被公众理解。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系列也多面开花,多角度探索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治。
此外,林曙光也对China-PEACE研究、ALPACS研究、ISCAP研究以及CHILLAS研究等表示了关注,同时指出,只有做好转化,才能更好弥补临床实践短板。
林曙光还表示,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各种新型介入器械的研发、探索、推广将会使患者更为受益。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开展了很多工作。比如ABSORB China研究、DKCRUSH-Ⅲ研究、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春生和魏来等对一种新型国产的J-Valve瓣膜系统进行的探索,阜外医院窦克非等推出的“RESOLVE”的评分系统等都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146、010-88396014